賴進興 | Lai, Chin-Hsing
![]() |
賴進興 | Lai, Chin-Hsing
🎓 專任特聘教授
👨🎓 國立臺灣大學
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 07-7811151分機5508、7697
📧 PL011@fy.edu.tw
📖 學術專長
空氣污染物監測、健康風險評估、廢棄物再利用、水及廢水處理
|
學歷
-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博士 (1995)
- 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 (1990)
- 中原大學土木及水利工程學系學士 (1988)
經歷
- 輔英科技大學研究暨產學發展處研發長
- 輔英科技大學環境與生命學院院長
- 輔英科技大學教務處教務長
- 輔英科技大學校長室特別助理
- 輔英科技大學進修推廣部主任
- 輔英科技大學職業安全衛生系主任
- 輔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主任
- 行政院環保署空氣污染防制技術諮詢小組委員
- 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監事
- 教育部科技大學評鑑委員
-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大學品質保證評鑑委員
- 中華工程教育學會工程教育認證IEET評鑑委員
- 行政院環境部空氣污染防制技術諮詢小組委員
- 行政院環境部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委員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環境影響評估追蹤查核委員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大社、林園更業區工廠總體檢委員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麥寮六輕園區工廠總體檢委員
-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工業廢棄物再利用許可審查委員
-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
- 高雄市政府環境保護局源回收工作績效考核委員
- 高雄市政府研考會工程施工查核委員
- 高雄市環境檢驗測定商業同業公會 顧問
-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空氣污染防制諮詢委員
- 屏東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 高雄縣政府環境保護局環境影響評估委員
- 高雄縣台大校友會高雄縣台大校友會理事
- 環太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環工部工程師
專題/論文指導
- 陳文薏/實廠電鍍廢水中氨氮處理與循環回收氯化銨之研究
- 楊書瑋/電鍍廢水循環回收固態氯化銨之研究
- 夏梓寧/應用減壓濃縮技術產製結晶氯化銨之研究
- 吳庭恩/高雄港區環境中VOCs之調查及其健康風險評估
- 莊斐博/發展UAV自動攝影技術應用於掩埋場容積之計算
- 陳薪朝/發展UAV自動攝影技術應用於掩埋場邊坡位移之監控
- 蔡閎鈞/以氣提與酸洗技術處理及回收電鍍廢水之氯化銨
- 邱信舜/應用厭氧、好氧及MBR單元處理半導體產業含高濃度有機廢水之研究
- 陳螢叡/石化工業區臨近居民緊急救護送醫原因之分析
- 張曜全/化學性火災事故之探討-以石化工廠為例
- 陳偉綸/氣提技術處理電鍍廠含氨氮廢水之探討
- 黃善凰/廢棄物掩埋場排放廢氣之健康風險評估
- 劉蓉樺/電子廠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之健康風險評估
- 賴郁程/投資再生混凝劑廠之成本效益分析
- 陳柏鈞/高雄地區室內外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調查及其健康風險評估
- 周宗賢/柴油車排煙檢測現況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
- 陳正勲/蝕刻液再生混凝劑與其應用於廢水處理之研究
- 薛誠裕/應用光化測站監測數據解析高屏地區大氣VOCs之特性
- 羅勺格/電子產業含有機物及重金屬廢水處理方法之探討
- 高建宏/現地整治技術應用於受加油站污染之下水
- 何毅謙/台灣環境區域對混合層高度及臭氧濃度分佈之影響
- 姜芳玫/工業區工廠污染減量成效及其對環境影響之調查
- 陳威翰/石化工業區鄰近環境大氣中有害空氣污染物 之調查
- 黃弘杰/高屏地區大氣環境中細微粒之特性研究
- 李昆晃/無機污泥產製再生混凝劑與其應用於廢水處理之研究
- 洪渝翔/石化廢水處理廠揮發性有機物檢測及排放量推估
- 陳冠甫/石化工業區鄰近區域環境中有害空氣污染物之調查
- 張晉發/石化工廠製程設備元件洩漏特性之研究
- 李厚文/高雄地區大氣環境中細微粒之特性研究
- 陳柏彰/粉碎粒徑及溫度對電子廢料Au於王水中溶解之影響
- 劉家良/台北都會鄰近區域大氣環境中揮發性有機物之特性研究
- 黃享毅/應用連續式管柱填充氧化鐵覆膜濾砂處理水中As(Ⅴ)之研究
- 莊景棠/高速公路行車污染物排放特性調查與排放係數推估
- 陳佳伶/石化工業區VOCs物種及排放量推估
- 林正仕/石化工業區大氣垂直剖面VOCs之分佈特性
- 黃郁文/石化工業區VOCs排放特性調查
- 林鳶青/檸檬酸鹽/Fe(Ⅲ)、矽酸鹽/Fe(Ⅲ)合成氧化鐵吸附鎘之研究
- 黃互慶/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處理水中As(V)、HA之研究
- 林圭祥/都市下水道作業人員之風險評估-以高雄市為例
- 林佑倫/溫度與腐植酸對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Cr(Ⅵ) 之影響
- 盧秉志/應用無線電探空儀量測大氣臭氧濃度分佈特性與成因之探討
證照
- 經濟部工業局環境工程技師證照
- 考選部專技高考環境工程技師證照
- 行政院環保署甲級廢水處理技術員證照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人員證照
- 經濟部自來水事業技術人員管理類甲級證照
- 台灣專案管理學會國際專案管理IPMA-D合格講師證照
-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學會特定化學物質作業主管證書
- 勞工安全衛生管理學會有機溶劑作業主管證書
- 行政院環保署環境教育人員證書
- TBSA商務企劃能力進階檢定合格證書
期刊論文
- Chen, W. H., Chang, C. F., Lai, C. H., Peng Y. P., Su, Y. J. and Chen G. F. (Jan./2024).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carcinogenic equivalence (CEQ) to characterize carcinogenic VOC emissions in a typical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in Taiwa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SCI, Revised).
- Tsai, K. C., Cheng, L.H., Tseng, T. Y. Tseng, T. P. Huang, L. J., Yeh, S. H., Yeh, C. F., Lai, C. H., Hsu, H. T., Tsai, K. C., Huang, L. J., Lin, C. H., Brimblecomb, P. and Chen, M. J. (Dec./2023). Fire Dynamics, Fire Generated Pollutants, and 1 Acute Health Implications: 2 A Scaling Law Analysis of Heavy-Fuel-Oil Pool fires, Fuel, (SCI, Submitted).
- Hsu, H.T., Cheng, L.H., Tsai, K.C., Huang, L.J., Lin, C.H., Lai, C.H. and Chen, M.J. (Apr./2023). Effect of internal air circulation on chloroform residence time and concentration in indoor swimming pool air: Modelling and Valid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30(19):54857-54870, doi: 10.1007/s11356-023-25978-7.
- Lin, C. C., Macrohon J. K. E., Brimblecombe, P., Yeh, C. F., Lai, C. H. and Wang L. C. (Nov./2023). Atmospheric mercury speciation and concentration at the urban and industrial sites in Taiwan over a three-year period,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13, pp.120070-120076.
- 吳柏璋、侯嘉洪、賴進興、官文惠、駱尚廉、蔡人傑、張莉珣、顏旭明 (2021). 含氮物質之新興物化處理技術評析,工業污染防治,第153期,pp.1-21。
- Chen, G.F., Lai, C.H. and Chen, W.H. (2020).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projection pursuit to characterize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a typical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Aerosol & Air Quality Res., 20, pp.465-476. (SCI)
- Hsieh, M.T., Peng, C.Y., Chung, W.Y., Lai, C.H., Huang, S.K. and Lee, C.L. (2020). Simulating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BTEX with an hourly grid-scale model. Chemosphere, 246:125722. doi: 10.1016.. (SCI)
- Cheng, L.H., Yeh, C.F., Tsai, K.C., Lee, P.F., Tseng, T.P., Huang, L.J., Yeh, S.H., Hsu, H.T., Lin, C.H., Lai, C.H., Brimblecombe, P. and Chen, M.J. (2018). Effect of pool fire scale of heavy fuel oil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H emissions. Fuel, 235, 933-943. (SCI)
- Chen, M.J., Lin, C.H., Lai, C.H., Cheng, L.H., Yang, Y.H., Huang, L.J., Yeh, S.H. and Hsu, H.T. (2016). Excess lifetime cancer risk assess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a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complex.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16, 1954-1966. (SCI)
- M. J. Chen, L. H. Cheng, T. P. Tseng, Y. S. Huang, C. H. Lin and C. H. Lai (2015). Modelling the transport of toluene liquid in protective polymer gloves using a fluorescent dye-tracing technique,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66, 408-418. (SCI).
- W. H. Cheng, C. H. Lai, W. J. Tzeng, C. Her and Y. H. Hsu (2015). Gaseous Products of Incense Coil Combustion Extracted by Passiv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Samplers, Atmospheric, 6, 822-833. (SCI).
- L. J. Huang, M. J. Chen, C. H. Lai, H. T. Hsu and C. H. Lin (2015). New Data Processing Equation to Improve the Response Time of an Electrochemical Concentration Cell (ECC) Ozonesonde, 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 15: 935–944. (SCI).
- W. H. Cheng and C. H. Lai (2014). Sampling gaseous compounds from essential oils evaporation by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device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99, 124-129. (SCI).
- L. H. Cheng, M. J. Chen, W. H. Cheng, C. H. Lin and C. H. Lai (2012). Mass transfer of toluene vapor through protective polymer gloves, J. of Membrane Science, 409-410,180-190. (SCI).
- *C. H. Lai, S. H. Yeh, M. J. Chen, H. C. Huang, L. J. Huang and L. H. Cheng (2012). Ad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in a system consisting of iron-coated sands, arsenic and humic acid, Sustain. Environ. Res., 22(3), 135-141. (環工學門重要期刊).
- H. C. Huang, C. L. Lee, C. H. Lai, M. D. Fang and I. C. Lai (2012). Transboundary movement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the Kuroshio Sphere of the western Pacific Oce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54, 470-479. (SCI).
*賴進興、吳義林、林清和、黃郁文 (2011). “石化工業區大氣垂直剖面臭氧前驅物之成分調查,” Journal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8(1), 14–27. - S. H. Yeh, *C. H. Lai, C. H. Lin, M. J. Chen, H. T. Hsu, G. X. Lin, T. T. Lin and Y. W. Huang (2011). “Estimating cancer risk from air pollutant exposure for sewer workers working in an industrial city,” 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 11, 120–127. (SCI).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and M. J. Chen (2010) “Simple model for estimating dry deposition velocity of ozone and its destruction in a polluted nocturnal boundary layer”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44, 4364-4371. (SCI)
- M. Y Chen, M. J. Chen, P. F. Lee, L. H. Cheng, L.J Huang and C. H. Lai (2010) “Towards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conditioning film and early biofilm formation under laminar flow conditions using a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3, 121-130. (SCI)
- *C. H. Lai, S. H. Yeh, M. J. Chen, M. S. Wang and L. J. Huang (2010) “Lead Removal in Iron-Coated Medium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pH effect” Sustain. Environ. Res., Vol. 20(6), 361-367. (環工學門重要期刊).
- Lin C. H., Y. L. Wu, C. H Lai (2010). “Ozone reservoir layers in a coastal environment - a case study in Southern Taiwan”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10, 4439-4452. (SCI)
- Wu Y. L., C. H. Lin, C. H. Lai, H. C. Lai, C. Y. Young (2010). “Effect of local circulations, turbulent internal boundary layers, and elevated industrial plumes on coastal ozone pollution in the downwind urban-industrial Kaohsiung Complex” Terrestrial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s), Vol. 21(2), 343-357. (SCI)
- C. H. Lin, Y. L. Wu, C. H. Lai, J. G. Watson, and J. C. Chow (2008). “Air quality measurements from the southern particulate matter supersite in Taiwan” Aerosol & Air Quality Research. Vol. 8, No. 3, 233-264. (SCI)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P. H. Lin and H. C. Lai (2007). “Impact of ozone-rich sea-breeze air masses on inland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northern coast of Taiwan” J. of Geography Research-Atmosphere. Vol. 112, D14309, doi:10.1029/2006JD008123. (SCI)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H. C. Lai and P. H. Lin (2007).”Vertical ozone distributions observed using tethered ozonesondes in a coastal industrial city, Kaohsiung, in southern Taiwa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Vol. 127, 253-270. (SCI)
- *C. H. Lai, C. K. Gao, T. T. Lin, S. H. Yeh, C. Y. Chen and M. K. Wang (2006). “Simulation of Lead Ions Adsorption onto the Iron-Coated Medium: Dependent on Temperature and pH” ASCE-Practice Periodical of 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 Management. Vol. 10, 28-32. (EI).
- C. H. Lin, Y. L. Wu, C. H. Lai, P. H. Lin, H. C. Lai and P. L. Lin. (2004).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ozone accumulation overnight during a wintertime ozone episode in south Taiw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8(26), 4267-4278. (SCI).
- C. H. Lin, Y. L. Wu, K. H. Chang, C. H. Lai. (2004). “A method for locating influential pollution sources and estimating their contributions”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Assessment, Vol. 9, 126-136. (SCI).
- *C. H. Lai, C. Y. Chen, B. L. Wei and S. H. Yeh (2002). “Cadmium adsorption on the goethite-coated sand in the presence of humic acid” Water Research, Vol. 36, pp.4943-4950. (SCI).
- 林清和、葉淑杏、黃麗珍、賴進興 (2002). “汽機車之污染排放與管制策略介紹,” 台南縣環境保護季刊,第9期夏季號,pp.20-23.
- *C. H. Lai and C. Y. Chen (2001). “Removal of metal ions and humic acid from water by iron-coated filter media” Chemosphere, Vol. 41, pp.1177-1184. (SCI).
- *C. H. Lai, C. Y. Chen, B. L. Wei and C. W. Lee (2001). “Ad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cadmium and lead on the goethite-coated sand surface” J.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Vol. A36(5), pp.747-763. (SCI).
- *C. H. Lai, S. L. Lo and H. L. Chiang (2000). “Adsorption/desorption properties of copper io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iron-coated sand using BET and EDAX analyses” Chemosphere, Vol. 41, pp.1249-1255. (SCI).
- *C. H. Lai, S. L. Lo and T. H. Hsia (2000). “Simulation of copper ions removal from water by iron-coated sand” Journal of the Chinese Institute of Civil and Hydrulic Engineering, Vol.12, No.1, pp.195-202.
- *C. H. Lai, C. Y. Chen, P. H. Shih and T. H. Hsia (2000).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copper and lead ions on an iron-coated sand from water”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42, No.3-4, pp.149-154. (SCI).
- *賴進興、陳世裕、鍾燕昌、何郁旻 (2000). “氧化鐵覆膜濾砂應用於去除水中腐植酸之研究,” 工業污染防治季刊,第74期,Vol. 19, No.2, pp.74-84.
- S. L. Lo, H. T. Jeng and C. H. Lai (1997). “Characteristic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iron-coated sand”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5, No.7, pp.63-70. (SCI).
- C. H. Lai, S. L. Lo and C. F. Lin (1994). "Mechanisms of iron oxide coating onto sand and its adsorption behaviors for copper," J. of Toxi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Vol. 46, pp.107-118. (SCI).
- C. H. Lai, S. L. Lo and C. F. Lin (1994). “Evaluating an iron-coated sand for removing copper from water,”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30, No.9, pp.175-182. (SCI)
- 駱尚廉、賴進興 (1992) “水平流式過濾池過濾效率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工程學刊,第55期,pp.129-148。
- 駱尚廉、賴進興、蔣本基 (1990) “污水處理廠的水質數據統計之電腦軟體建立與應用” 環境工程會刊,第一卷第三期,pp.52-61。
研討會論文
- 連國鈞、賴進興 (2023). 南部特殊性工業區鄰近環境大氣有害空氣污染物之濃度分布,2023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12年11月17~19日,宜蘭。
- 賴進興 (2023). 應用氣提與結晶技術回收高純度氯化銨,新興廢水處理技術推廣暨臺印永續水環境論壇,112年9月18日,台北。
- 賴進興、吳庭恩、李宗霖、陳孟昀 (2022). 港區鄰近大氣環境VOCs監測與健康風險值估算,2022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11年11月18~19日,高雄。
- 賴進興、陳文薏、葉淑杏 (2022). 電鍍廢水中循環回收液態氯化銨之研究,2022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11年11月18~19日,高雄
- 賴進興、楊書瑋、葉淑杏 (2022). 高氨氮電鍍廢水氣提回收固態結晶氯化銨之研究,2022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11年11月18~19日,高雄。
- 賴進興、関日超、陳映彣、莊斐博、張庭榮、林宗曾 (2022). UAV 搭載數位相機運用於掩埋場剩餘容積之估算,2022環境資訊與規劃管理研討會,111年11月18~19日,高雄。
- Lai, C.H., Tasi, H.G., Yang, S.W., Chen, W.I., Chen, M.Y., Lian, G.J. and Chen, M.J. (2022). A recycling technology of producing crystal ammonium chloride from the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EARTH 2022, Oct 31-Nov 1, Taiwan. 【本篇榮獲最佳論文獎】
- 賴進興、顏旭明、張莉珣、李美慧、陳文薏、楊書瑋 (2022). 電鍍廢水循環回收氯化銨之實務技術,2022 新興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11年7月19日,台北。
- 葉旗福、陳明仁、鄭立新、曾姿萍、蔡匡忠、曾子彥、賴進興 (2022). 燃燒尺度對粒狀物及多環芳香烴排放特徵之研究,2022年 (第36屆) 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111年8月31日~9月1日,桃園。【本篇榮獲2022年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優良論文獎】
- 陳佳伶、賴進興、陳文薏、楊書瑋、陳世裕 (2022). 醫院廢水處理廠設備改善與處理效率優化之研究,2021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10年11月26~27日,台中。
- 賴進興、蔡閎鈞 (2021). 以氣提技術處理電鍍廢水中高濃度之氨氮,2021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10年11月26~27日,台中。
- 賴進興、陳薪朝、張庭榮、林宗曾 (2021). UAV攝影測量技術應用於掩埋場監測邊坡位移,2021環境資訊與規劃管理研討會,110年11月26~27日,台中。
- 賴進興、莊斐博、張庭榮、林宗曾 (2021). UAV攝影測量技術應用於掩埋場容積之計算,2021環境資訊與規劃管理研討會,110年11月26~27日,台中。
- 賴進興 (2021). 工業區有害空氣污染物的健康風險與管理,2021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及空氣品質與COVID-19議題研討會,110年9月24日,屏東。
- 吳盛忠、張莉珣、賴進興、蔡閎鈞、楊書瑋 (2021). 電鍍廢水循環回收氯化銨之實務技術,2021 環境尖端水科技研討會,110年4月7日,台北。
- 賴進興 (2020). 高氨氮電鍍廢水循環回收氯化銨之技術,新興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暨創新水科技展,109年7月30~31日,台北。
- 賴進興、夏梓寧、蔡閎鈞、簡祺安、陳俞如 (2020). 電鍍廢水循環回收結晶氯化銨之研究,2020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09年11月27~28日,桃園中壢。
- 葉旗福、賓彼得、賴進興 (2020). 台灣大氣中總氣狀物汞及粒狀物汞濃度的時空變化,2020年 (第34屆) 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109年8月26~27日,桃園【本篇榮獲2020年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優良論文獎】。
- Lai C. H., S. H. Yeh, W. L. Chen and T. N. Hsia (2019). A recycling technology and controlling equipment for ammonium chloride from the electroplating wastewater, The Korean Institute of Resources Recycling, KIRR, Korea.
- 賴進興,黃善凰,葉淑杏,林清和,陳明仁,甕青松 (2019). 掩埋場排放空氣污染物之健康風險評估,The 19th Mainland-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erence,2019年8月18~24日,宜蘭。
- 賴進興、劉蓉樺、陳明仁、葉淑杏、甕青松 (2019). 電子產業排放揮發性有機物之健康風險與管理,The 19th Mainland-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erence, May 17-19,大陸,天津。
- Yeh, C. F., C. H. Lai, S. Q. Jiang (2019). Ambient Total Gaseous and Particulate Mercury Concentrations in Taiwan.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Concern, Control and Conservation, May 23-25, Tainan & Kaohsiung, Taiwan.
- 陳柏鈞、賴進興、李宗霖、林清和 (2018). 室內外環境有害空氣污染物分析與其健康風險評估,2018環安衛及防災研討會,107年11月16~17日,台南。
- 葉婉榆、賴進興、陳優雅、謝欣諭、姜淑丞、徐詩媛 (2018). 高屏地區大學生對於空氣污染的風險知識、態度與因應行為,2018年公衛聯合年會,107年10月13~14日,台中。
- 葉淑杏,賴郁程,蘇斌光,甕青松,賴進興 (2018). 無機污泥產製再生混凝劑之投資成本效益分析。第八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武夷論壇,107年8月19~23日,大陸武夷學院。
- Lai, C.H., Yeh, S.H., Chen, M.J., Lin, C.H., Hsu, H.T., Cheng, L.H., Yang, Y.H., Huang, L.J., Weng, Q.S. (2018). Cancer Risk Assessment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a Petrochemical Industrial Park in Taiwan, 第八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武夷論壇,107年8月19~23日,大陸武夷學院。
- Lai, C. H., S. H. Yeh, Y. L. Wu and C. H. Lin (2017). The Vertical Profile of Ozone Concentration and Photochemical Indicators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Taiwan. 第十八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106年11月11~12日,台北。
- 薛誠裕、賴進興、葉淑杏 (2017). 應用光化測站監測數據解析高屏地區大氣BETX之特性,2017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6年11月8~10日,台北。
- 林菀鈴、夏梓寧、陳偉綸、葉淑杏、賴進興 (2017). 汽機車怠速對校園接送區空氣品質之影響,第七屆海峽兩岸環境與生態會議-台北論壇,106年8月5~7日,台北。
- 邱晉威、林清和、賴進興 (2016). 台灣南部地區實測與推估混合層高度之比較分析,2016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5年11月18~19,台南。
- 賴進興、楊玉慈、林清和、葉淑杏、顧久仁 (2016). 海域及陸地區域大氣環境混合層高度之觀測與分析,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泉州論壇,105年8月3~6日,大陸泉州師範學院。
- L. J. Huang, M. J. Chen, C. H. Lai, H. T. Hsu and C. H. Lin (2015). New data processing equation for improving slow response sensors – Illustrated by an ECC Ozonesonde, 2015 European Aerosol Conference, Milan, Italy, Sep. 6-11.
- C. H. Lai, Y. L. Wu, C. H. Lin, and S. H. Yeh (2015). Measurement of NO2 photodissociation rate in Central Taiwan, 2015 European Aerosol Conference, Milan, Italy, Sep. 6-11.
- 何毅謙、賴進興、林清和 (2015). 台灣環境區域對混合層高度及層內臭氧濃度分佈之影響,2012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4年11月13~14日,中壢,中原大學。
- 羅勺格、賴進興、張景翔 (2015). 電子工業製程產生高濃度橘酸廢水之處理研究,第五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高雄論壇,104年8月17~19日,台灣高雄。
- 陳冠甫、陳威祥、賴進興 (2015). 石化工業區高風險族群之研究,第五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高雄論壇,104年8月17~19日,台灣高雄。
- Huang H. C., Lee, L. C. and Lai C. H. (2013). Atmospheric Gas-Particle Partitions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Southern Taiwan, Asian Aerosol Conference 2013, Sydney, Australia, 2013/12/2-5.
- 陳威翰、賴進興、林清和、葉淑杏、陳世裕 (2013). 石化工業區鄰近環境中有害空氣污染物之監測,2013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2年11月8~9日,高雄,高雄大學。
- 官雲偉、林清和、賴進興、黃麗珍 (2013). 大氣垂直剖面O3/NO2/BC之相關性探討,2013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2年11月8~9日,高雄,高雄大學。
- 賴進興、葉旗福、林清和、鄭立新、陳明仁、蔡匡忠、陳宣匡 (2013). 模擬自然環境重油燃燒排放多環芳香烃污染物之成份特性,兩岸氣膠研討會,102年10月23~25日,台灣宜蘭。
- 賴進興、葉淑杏、李昆晃、羅勺格 (2013). 再生混凝劑之技術發展與其在廢水處理之應用,2013年水處理化學與新技術研討會,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02年11月2~6日,台灣宜蘭。
- 陳世裕、賴進興、黃互慶 (2013). 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重金屬砷(V)之研究,2013年水處理化學與新技術研討會,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102年11月2~6日,台灣宜蘭。
- 賴進興、陳威翰、林清和、葉淑杏、葉旗福 (2013). 石化工業區鄰近區域大氣環境有害空氣污染物之調查,第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澎湖論壇,102年8月16~22日,台灣澎湖。
- 葉旗福、賴進興、林清和、鄭立新、陳明仁、蔡匡忠、陳宣匡 (2013). 實驗室模擬重油燃燒對多環芳香烃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排放的研究,第三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會議-澎湖論壇,102年8月16~22日,台灣澎湖。
- 賴進興、吳義林、林清和、葉淑杏、葉旗福 (2013). 台灣中南部地區大氣垂直剖面臭氧濃度及光化指標特性之調查,第十一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十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研討會,102年5月16~19日,大陸武漢。
- 葉旗福、賴進興、林清和、鄭立新、陳明仁、蔡匡忠、陳宣匡 (2013). 不同尺度非控制型重油燃燒對多環芳香烃污染物排放的影響,第十一屆全國氣溶膠會議暨第十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研討會,102年5月16~19日,大陸武漢。
- 葉旗福、賴進興、林清和、鄭立新、陳明仁、蔡匡忠、陳宣匡 (2013). 非控制型重油燃燒對多苯芳香烃污染物排放的影響,2013年 (第27屆) 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102年5月3~4日,桃園。【本篇榮獲2013年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優良論文獎】
- Hsu, H.T., Lai, C.H., Lin, C.H., Chen, M.J., Cheng, L.H., Yang, Y.H. (2012). Multimedia and multipathway health risk assessment for petrochemical facilities. Society for Risk Analysis World Congress on Risk 2012, Sydney, Australia, 2012/7/18-20.
- 賴進興、洪渝翔、林清和、葉淑杏、陳明仁 (2012). 石化廢水處理廠特定VOCs物種之逸散量推估,2012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1年11月23~24日,中壢,中原大學。
- 賴進興、李昆晃、葉淑杏、黃麗珍 (2012). 以Jar Test評估再生混凝劑應用於電鍍廢水處理之可行性,2012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101年11月23~24日,中壢,中原大學。
- 楊淑樺、黃麗珍、何毅謙、宋建宏、賴進興、林清和 (2012). Luminol型NO2探空儀之特性研究-以FY-NO2SON為例,2012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1年11月23~24日,中壢,中原大學。
- 賴進興、林清和、陳冠甫、葉淑杏、葉旗福 (2012). 石化工業區鄰近大氣環境中HAPs之實地監測與擴散模擬比較,第十五届海峡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暨第一届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生學術論壇,2012年11月2~6日,大陸桂林。
- L. H. Cheng, M. J. Chen, W. H. Cheng, C. H. Lin, C. H. Lai, T.P. Tseng, Y.L. Yang, W.J. Chuang (2012) “An empirical model-based approach to elucidate the observed mass-transfer behaviour of toluene solvent vapor through polymer gloves.” 2012 Conference of industrial hygiene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 28-29 April, Kaohsiung, Taiwan.
- 賴進興、林清和、劉家良、陳冠甫 (2012). “石化工業區排放有害空氣污染物之監測與模擬”,第九屆海峽兩岸氣溶膠技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雙門論壇,2012年3月28~30日,廈門。
- 賴進興、葉淑杏、陳柏彰、洪國華、蔡鳳嬌 (2011). “粉碎粒徑、溫度對電子廢料Au溶出於王水中之影響”,The 14th Mainland-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erence,NOV. 5-9,成功大學,臺灣。
- 賴進興、張晉發、林清和、吳義林 (2011). “石化工廠輸送高MIR物質設備元件之洩漏調查”,2011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0年11月4~5日,台南,成功大學。
- 賴進興、李厚文、林清和、吳義林 (2011). “高雄地區大氣懸浮微粒含碳成份之特性研究”,2011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100年11月4~5日,台南,成功大學。
- C. H. Lai, C. H. Lin, M. J. Chen, L. H. Chang, J. M. Char and C. M. Chu (2011). “Demonstration of tethered balloon/blimp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 2011三度空間有害空氣污染物採樣與監測技術國際研討會,輔英科技大學,臺灣。
- C. H. Lin, C. H. Lai, M. J. Chen, L. H. Chang and J. M. Char (2011). “Demonstration of light-weight monitors for atmosphere measurement”, 2011三度空間有害空氣污染物採樣與監測技術國際研討會,輔英科技大學,臺灣。
- J. M. Char, C. H. Lin, C. H. Lai and K. H. Chu (2011). “UAVs sampling and monitoring techniques for HAP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2011三度空間有害空氣污染物採樣與監測技術國際研討會,August 23,輔英科技大學,臺灣。
- H. C. Huang, C. L. Lee and C. H. Lai (2011) “The seasonal and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in south Taiwan”, the 15th meeting on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xicity Assessment (ISTA 15),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3-8 July, Hong Kong.
- C. H. Lai, C. H. Lin, Y. L. Wu, S. H. Yeh, M. J. Chen and C. T. Chuang (2011). “Emission factors of NO, NOx, CO, CO2 for motor vehicles from a highway measurement in Taiwan”,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March 14-19, 2011 in Kona, Hawaii.
- C. H. Lai, Y. W. Huang, C. H. Lin, Y. L. Wu, S. H. Yeh and L. J. Huang (2011). “Investigation of VOCs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in a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area”,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March 14-19, 2011 in Kona, Hawaii.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and J. M. Char (2011). “Transport of air pollution from he industrial Kaohsiung City observed at the Little Liuqiu Island downwind”,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Air Quality and climate, March 14-19, 2011 in Kona, Hawaii.
- 林清和、何嘉偉、賴進興、吳義林 (2010). “高雄夜間近海地區大氣垂直剖面Ox 之特性研究”,2010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99年11月12~13日,屏東,屏東科技大學。
- C. H. Lai, Y. L. Wu, C. H. Lin and S. H. Yeh (2010). “Measurements of the speciation of ozone precursor from Kaoping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area in Taiwan”, 103th AWMA Annual Conference, Calgary, Canada, June 22-25.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2010). “Observation of the nocturnal variation of ozone reservoir layers in southern Taiwan”, 103th AWMA Annual Conference, Calgary, Canada, June 22-25.
- C. H. Lin, B. G. Chen, R. H. Liu, C. H. Lai, Thomas J. H. Chen, W. Y. Lin, Y. L. Wu and S. D. Kumar (2010). “Analysis of phenol in blood by GC-MS”,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Toxicologists, Bonn, Germany, Aug. 29 to Sept. 2.
- C. H. Lin, Y. L. Wu, C. H. Lai and M. J. Chen (2010). “Observation-based method to evaluate nocturnal ozone destruction due to dry deposition and NO titr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the A&WMA International Specialty Conference, Leapfrogging Opportunities for Air Quality Improvement, May10-14, 2010, Xi’an, China.
- 賴進興、李宗霖、金映君、葉淑杏、黃互慶 (2010). “檸檬酸鹽/Fe(III)、矽酸鹽/Fe(III)合成氧化鐵吸附砷之研究”The 13th Mainland-Taiw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ference Apr. 23-25,重慶大學,大陸。
- C. H. Lin, C. H. Lai, M. J. Chen, Y.L. Wu (2009). “Nocturnal depletion of ozone in southern Taiwan” The 15th International Joint Seminar on the Regional Deposition Processes in the Atmosphere (RDPA) and Climate Change in 2009, Taipei, December 11-12, Taiwan.
- 賴進興、吳義林、林清和、賴信志、莊景棠、林正仕 (2009). “高速公路行駛車隊NO、NOx、CO及CO2排放係數調查與推估”,2009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98年11月6~7日,雲林,雲林科技大學。【本篇榮獲2009年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獎】
- 賴進興、林清和、吳義林、劉家良、林宗曾 (2009).“北部都會鄰近區域大氣環境VOCs之特性分析”,2009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98年11月6~7日,雲林,雲林科技大學。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賴信志、卓庚毅、楊奕德 (2009). “中部沿海地區臭氧垂直剖面特性之研究”,2009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98年11月6~7日,雲林,雲林科技大學。
- C. H. Lai, S. H. Yeh, M. J. Chen, C. Y. Chen and L. J. Huang (2009). “The influence of pH for removing lead ions in presence of humic acid by iron-coated medium”, the 3rd IWA-ASPIR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Taipei, Taiwan, July 28-31, October 18-22.
- C. H. Lai, S. H. Yeh, M. J. Chen, C. Y. Chen and L. J. Huang (2009). “Ad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in a system consisting of arsenic, humic acid, and iron-coated sands”, the 3rd IWA-ASPIRE Conference & Exhibition,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Taipei, Taiwan, July 28-31, October 18-22.
- C. H. Lin, Y. L. Wu, C. H. Lai (2009).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Southern Taiwan Supersite” Presentation at the Conference on findings from the Supersite programs of U.S., Taiwan, and Hong Kong. May 14, 2009 at Fooyin University, Kaohsiung, Taiwan.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 (2009). “工業區偶發性空氣污染事件污染來源之模擬技術”,潮寮空污事件後的省思國際研討會,高雄, 98年6月18-19,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 林清和、楊育興、賴進興、吳義林、賴信志 (2008). “林園地區臭氧污染事件日期間大氣垂直剖面臭氧濃度”,第二十四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台灣大學。
- 林清和、吳義林、賴進興、賴信志、卓庚毅 (2008). “雲嘉地區臭氧垂直剖面特性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
- 林清和、陳志承、賴進興、吳義林、賴信志 (2007) “高屏內陸地區臭氧污染特性與形成機制之探討”,第二十四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大學。
- 林宗曾、賴進興、施瑋婷、傅國誌、李彥輝、龔伯璋 (2007). “轉爐石長期回脹之生成反應行為”,2007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
- 林宗曾、賴進興、施瑋婷、李彥輝、龔伯璋、傅國誌 (2007). “轉爐石添加f-CaO與f-MgO回脹生成之反應特性”,2007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
- Y. L. Wu., C. H. Lin and C. H. Lai (2008). “Vertical profiles of ozone and particle with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uston, Texas, USA, July 28-31.
- C. H. Lai., Y. L. Wu, C. H. Lin, M. S. Wang, H.C. Lai and S. H. Yeh. (2007) “Emiss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speciation of ozone precursors in Kaoping petrochemical/industrial area”, 100th AWMA Annual Confer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June 26-29.
- Y. L. Wu., C. H. Chien, C. Y. Ke, C. H. Lin, C. H. Lai and M. S. Wang. (2007). “Vertical profiles of ozone and particle formation rates within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100th AWMA Annual Confer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June 26-29.
- C. H. Lin, M. S. Wang, C. H. Lai, Y. L. Wu and H. C. Lai (2007). “Ozone profile over the industrial coast of southern Taiwan”, 100th AWMA Annual Conference,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USA, June 26-29.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and H. C. Lai (2007). “Ozone profile over the industrial coast of southern Taiwan”, 2007 AGU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 December 10-14.
- Lin C. H., Wu Y. L., Lai C. H. , Shih P.H. (2007)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M10, PM2.5, sulfate, Nitrate, EC/OC mass concentrations monitored at southern Taiwan supersites” AAC-2007.
- 賴信志、林博雄、吳義林、林沛練、林清和、賴進興. (2006) “台灣南部地區局部環流之觀測與分析”,天氣分析與預報研討會,交通部中央氣象局,95年10月18至20日,台北。
- 賴進興、黃互慶、林鳶青、劉家良、莊景棠、莊傑能 (2006). “檸檬酸鹽/Fe(III)、矽酸鹽/Fe(III)合成氧化鐵吸附鎘之研究”,第三十一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系。
- 賴進興、黃互慶、葉淑杏、林宗曾、陳世裕 (2006). “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As(V)/HA之特性研究”,第三十一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系。
- 賴進興、林清和、吳義林、黃互慶、林正仕、陳佳伶 (2006). “石化工業區大氣垂直剖面臭氧前驅物之成分調查”,第二十三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林清和、劉俊宏、賴進興、吳義林、賴信志 (2006). “高屏沿海地區臭氧垂直剖面特性之分析研究,第二十三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簡智祥,吳義林,林清和,賴進興 (2006). “粒狀物生成與光化反應之關係”,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國際氣膠科技研討會,95年10月29至30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 (2006). “Role of the downward mixing process on the daytime surface ozone concentration in southern Taiwan”,第十三屆中華民國國際氣膠科技研討會,95年10月29至30日,嘉南藥理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C. H. Lai, S. H. Yeh, C. H. Lin and L. J. Huang (2006). “Estimate of cancer risk from air pollutant exposure for sewer workers during working in industrial city”, A&WMA’s 99th Annual Conference Exhibition, June 20-23, New Orlean, USA.
- C. H. Lin, C. H. Lai, Y. L. Wu (2006). “Observation of ozone structures in the lower atmosphere during early morning in southern Taiwan using tethered ozonesondes”, A&WMA’s 99th Annual Conference Exhibition, June 20-23, New Orlean, USA.
- Wu Y. L., Lin C. H. and C. H. Lai (2006). “Simultaneous measurements of vertical profiles for ozone an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within mixing layer”, International Aerosol Conference, September 10~15, Minnnesota, USA.
- H. C. Lai , C. H. Lin, Y. L. Wu, C. H. Lai, P. L. Lin, C. J. Pa , K. K. Reddy (2006) “A study on air flow structure by wind profiler observation in south Taiwan”, July 13-15, Suntec City, Singapore.
- H. C. Lai, C. H. Lin, Y. L. Wu, C. H. Lai, P. L. Lin, C. J. Pan , K. K. Reddy (2006)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irculation and boundary layer on ozone episodes in southern Taiwan, July 13-15, Suntec City, Singapore.
- 賴進興、莊景棠、葉淑杏、陳佳伶 (2005) “水力及濃度負荷對薄膜生物反應槽去除硝酸鹽之影響”,第十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2005/10/25~30,台中,弘光科技大學。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石正宏 (2005). “高屏地區臭氧儲留層之特性與其對於地面臭氧濃度之貢獻研究”,第二十二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 郭昭吟、吳忠信、賴進興、張坤森、程淑芬、席行正 (2005). “台灣地區民眾對飲用水中總溶解固體與總硬度適飲性滿意度之問卷調查研究”,第十八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本篇榮獲2005年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
- 賴進興、林清和、吳義林、盧秉志、石正宏、王茂松、謝輔宸 (2004). ”高雄地區夜間儲留臭氧層向下混合對地面臭氧濃度之影響”,第二十一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 林清和、賴進興、吳佩陵 (2004). ”ECC臭氧探空儀反應特性之測試與模擬”,第二十一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 林清和 、賴進興 、林博雄 、吳義林 、蘇智憲 、王茂松 (2004). ”高屏地區混合層高度之實場觀測研究”,第二十一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
- 賴進興、陳世裕、黃麗珍、黃互慶、林佑倫 (2004). ”腐植酸添加次序對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Cr(VI)之影響”,第二十九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大土木與學境工程學系。
- 賴進興、何俊明、蔡景松、陳佳伶、簡華逸、林鳶青、林正仕 (2004). ”薄膜生物反應槽脫硝能力與菌相鑑定”,第二十九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大土木與學境工程學系。
- 郭昭吟、吳忠信、賴進興、張坤森、程淑芬、席行正 (2004). ”台灣地區民眾自來水滿意度和水質之比較—以總硬度及總溶解固體量為例”,第十七屆環境規劃與管理研討會,台南,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
- 蔡景松、何俊明、賴進興、張銘峰 (2004). ”利用雙基質限制之數學模式模擬氫氣自營性薄膜生物脫硝反應槽脫硝速率之研究”,第二十九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高雄大學土木與學境工程學系。
- C. M. Ho, J. S. Tsai and C. H. Lai (2004). “Nitrate removal from drinking water via a novel hydrogenotrophic silicone-attached biofilm reactor”,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iofilms 2004, 24-26 October, Las Vegas (Nevada), USA.
- C. H. Lai, C. H. Lin, S. H. Yeh and L. J. Huang (2004). “Air pollutants exposure and risk assessment for sewer workers”, ISEIS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25-27 August, Regina (Saskatchewan), Canada.
- C. H. Lin, C. H. Lai, L. J. Huang and S. H. Yeh (2004).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source emission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on daily average SO2 concentrations using a statistical model in south Taiwan”, ISEIS 200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INFORMATICS, 25-27 August, Saskatchewan (Regina), Canada.
- 葉淑杏、賴進興、黃麗珍 (2004). ”醫療廢棄物處理認知與態度分析”,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第十四屆第二次會員大會暨學術研討會,台北,臺灣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林博雄、曠永銓 (2003). ”宜蘭地區海陸風環流與大氣垂直剖面臭氧濃度分佈特性之研究”, 2003年光化學污染與防制技術研討會,高雄,高雄市環保局。
- 賴進興、吳義林、林清和、盧秉志、蘇智憲、吳佩陵 (2003). ”高雄地區2002大氣邊界層氣象與空氣污染物實場觀測研究(V)-無線電臭氧探空儀量測垂直剖面臭氧濃度分佈特性”,第二十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吳義林、蔡德明、林清和、賴進興、李宗霖 (2003). ”高雄地區2002大氣邊界層氣象與空氣污染物實場觀測研究-(IV)輕航機暨繫留氣球技術量測空氣污染物之時空分佈特性”,第二十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林清和、吳義林、賴進興、林博雄、賴信志、林沛練、王茂松 (2003). ”高雄地區2002大氣邊界層氣象與空氣污染物實場觀測研究(I)-觀測原理與主要結論”,第二十屆空氣污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
- 林清和、吳義林、賴進興、林博雄、賴信志、林沛練、王茂松 (2003). ”高屏地區垂直剖面臭氧濃度分布特性之研究”,九十二年度空氣污染管制成果發表會,高雄,高雄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賴進興、蕭達鴻、林清和、王秀惠、盧秉志、林佑倫、黃互慶 (2003). ”下水道空氣污染物監測及危害評估”,第十五屆化學工業安全與環保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化工系,pp.257-264。
- C. H. Lai, C. K. Gao, S. H. Yeh and C. Y. Chen (2002). “Simulation of lead ions adsorption onto the iron-coated medium” The 3rd IWA World Water Congress, Melbourne Australia, 7-12 April.
- 賴進興、駱尚廉 (2001).”覆膜濾料研發與應用”,第二十六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
- C. H. Lai, C. Y. Chen and P. H. Shih (2001).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adsorption of lead ions on goethite-coated sand” Conference of Asian Waterqual 2001, Japan Fukuoka, Sep. 19-20.
- 賴進興、陳世裕、李佳燕、謝芳雅 (2001). ”溫度、腐植酸對針鐵礦覆膜濾砂吸附鉛之效應”,第七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大陸武漢,大陸武漢大學/台灣中山大學。
- C. H. Lai, C. Y. Chen and L. J. Huang (2000).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metal ions on the surface of the iron-coated sand” 1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France Paris, 3-7 July 2000.
- C. H. Lai, C. Y. Chen, P. H Shih and T. H. Hsia (2000). “Removal of metal ions and humic acid from water” 1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France Paris, 3-7 July 2000.
- H. L. Chiang, C. Y. Chen, C. G. Chao and C. H. Lai (2000). “Catalytic reaction of ZnCl2 in the bio-sludge pyrolytic process” Critical Technologies to the World in 21th Century Pollution Control and Reclamation in Process Industries, China, 18-20 September.
- T. H. Hsia, J. F. Feng and C. H. Lai (2000). “Cd(II) removal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coal-fired fly ash” 1st Worl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Water Association, France Paris, 3-7 July 2000.
- 賴進興、陳世裕 (2000). ”腐植酸對覆膜濾砂吸附重金屬離子之影響”,第二十五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643-648。
- 陳世裕、賴進興、徐伯維、梁家文、練建國、林錦華 (2000). ”以TiO2/TCO顆粒薄膜電極組光電化分解偶氮染料之研究”,第二十五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雲林,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522-526。
- C. H. Lai, C. Y. Chen, P. H. Shih and T. H. Hsia (1999).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copper and lead ions on an iron-coated sand from water,” Conference of ASIAN WATERQUAL ’99 Oct. 19-20.
- 賴進興、陳世裕、鍾燕昌、何郁旻 (1999). ”Goethite吸附水中重金屬及腐植酸之研究”,第二十四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643-648。
- 賴進興、陳世裕、鍾燕昌、何郁旻 (1999). ”覆膜濾砂應用於去除水中腐植酸之研究”,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401-406。
- 賴進興、駱尚廉、夏聰惠 (1999). ”覆膜濾砂吸附銅離子特性之探討”,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山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475-480。
- 江鴻龍、賴進興、黃文彬、張根穆 (1999). ”生物污泥熱解處理污染物特性分析”,第九屆燃燒科技應用研討會論文集,台南,pp.245-250。
- 林清和、江鴻龍、賴進興、葉淑杏、何俊杰 (1999). ”高雄縣臭氧前驅物之排放特性分析”,第十六屆空氣汙染控制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壢,交通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864-859。
- 賴進興、陳世裕、施百鴻 (1998). “氧化鐵覆膜石英砂應用於水中銅、鉛離子去除之探討”,第二十三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pp.374~380。
- 張祖恩、賴進興、蔣立中、林建榮、吳忠柱 (1998). “針鐵礦覆膜脫硫渣去除腐植質之影響”,第二十三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東海大學環境科學研究所,pp.430~436。
- 張祖恩、賴進興、蔣立中、林建榮、吳忠柱 (1998). “針鐵礦覆膜脫硫渣之顯微結構及吸附有機物之應用”,第十三屆廢棄物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高雄,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pp.449~456。
- 張祖恩、林建榮、吳忠柱、賴進興 (1998). ”氧化鐵覆膜脫硫渣去除水中污染物之研究”,第五屆廢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南京,大陸東南大學,pp.1337~1342。
- 劉怡伶、張章堂、賴進興、莊雅惠、呂如娥 (1998). “南高屏二次氣膠前趨物質氨排放量之研究”,一九九八年氣膠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屏東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pp.318-326。
- 吳一民、林建榮、吳忠柱、賴進興、張祖恩 (1997). ”灰渣類廢棄物應用於廢水中有機物去除之研究”,第二十二屆廢水處理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pp.538~544。
- S. L. Lo, H. T. Jeng and C. H. Lai (1996). “Characteristics and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iron-coated sa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Adsorption Water Environment and Treatment Processes, Shirahama, Wakayama, Japan, 5-8 November.
- C. H. Lai, S. L. Lo and C. F. Lin (1994). "Evaluating an iron-coated sand for removing copper from water" IAWQ. 17th Bienn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udapest, Hungary 24-30 July 1994, Book 5, pp.273-281.
- C. H. Lai, S. L. Lo, C. F. Lin and D. Y. Lee (1993). "Adsorption of copper by the iron-coated sand"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iogeochemistry of Trace Elements, Taipei, Taiwan, September 5-10.
- S. L. Lo and C. H. Lai (1992). "Filtration of horizontal flow filter" 8th ASPAC-IWSA Regional Water Supply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Water Malaysia '92, 26-30 October 1992, pp.2A3-1~2A3-11.
- 駱尚廉、賴進興 (1990). “應用雷射粒度分析儀探討水平流式過濾池之過濾作用”,第七屆自來水處理技術研討會,pp.79-94。
研究計畫
- 賴進興、葉淑杏 (2023). 研發實廠高濃度氨氮廢水氣提循環回收液態氯化銨與固相結晶技術,科技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MOST 110-2622-E-242-001。
- 賴進興、葉淑杏 (2023). 廢污水新興廢水處理技術示範及推廣技術,國立臺灣大學計畫成果報告。
- 賴進興、葉淑杏 (2022). 精進氨氮氣提與結晶氯化銨技術,國立臺灣大學計畫成果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許惠悰、鄭立新、林佩蓁、葉淑杏、黃麗珍 (2022),大林煉油廠健康風險評估賡續計畫,台灣中油公司研究報告 (MEA0950007)。
- 賴進興、林宗曾 (2021). 發展傾斜攝影與定位自動攝影技術應用於掩埋場之科技監控、管理與預警,科技部研究計畫成果報告,MOST 108-2622-E-242-003-CC3。
- 賴進興、黃麗珍、陳世裕、鄒佩珊、林怡君 (2021). 大發工業區鄰近敏感區域永續健康大氣環境營造與環境教育拓展計畫 (二),教育部USR計畫成果報告。
- 賴進興、葉淑杏 (2021). 廢污水新興處理技術示範驗證計畫,國立臺灣大學計畫成果報告 (FY109-RD-009)。
- 賴進興、林清和、葉淑杏、黃麗珍 (2020).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周界垂直剖面氣象參數及混合層高度之影響,光宇工程顧問公司 (AI-108079)。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許惠悰、鄭立新、葉淑杏、黃麗珍 (2021),SMA製程健康風險評估及風險管控,信昌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AI-108008)。
- 賴進興、黃麗珍、陳世裕、鄒佩珊、林怡君 (2020). 大發工業區鄰近敏感區域永續健康大氣環境營造與環境教育拓展計畫 (一),教育部USR計畫成果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葉淑杏、黃麗珍 (2019).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周界垂直剖面氣象參數及混合層高度之影響,光宇工程顧問公司。
- 賴進興、葉淑杏 (2019). 開發電鍍廠廢水中氯化銨之循環回收技術與操控設備,行政院科技部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9). 「核能一廠除役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工作案」之健康風險評估工作,泰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 賴進興、林清和、葉淑杏、黃麗珍 (2018).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周界垂直剖面氣象參數及混合層高度之影響,光宇工程顧問公司。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葉淑杏 (2017). 連續自動監測設施(CEMS)數據分析之應用與VOCs健康風險評估,日月光文教基金會。
- 賴進興、林清和、葉淑杏、黃麗珍 (2017).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周界垂直剖面氣象參數及混合層高度之影響,光宇工程顧問公司。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7). 富駿掩埋場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富駿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吳聲祺、林雅菁、賴進興 (2016). 發酵工程技術開發之教育訓練,台灣氯乙烯股份有限公司。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張鈺鋒、陳錦煌、吳聰能、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5). “大林煉油廠健康風險評估”,台灣中油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5). “橋椿金屬台中港自由貿易港區投資建廠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健康風險評估研究計畫”,泰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5). “大寧掩埋場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大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張鈺鋒、陳錦煌、吳聰能、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5). “林園石化工業區暴露環境監測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林清和、賴進興 (2014). “低層大氣環境中夜間奇氧消耗特性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 (2014). “南崗工業區大氣垂直剖面混合層高度之觀測”,台灣曼寧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 (2014).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微氣象及空氣品質影響之研究”,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張鈺鋒、陳錦煌、吳聰能、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3). “林園石化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賡續實際檢測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許惠悰、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葉淑杏、黃麗珍 (2013). “固化物掩埋場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吉衛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吳聰能、林清和、陳明仁、鄭立新、楊雅惠、許惠悰、葉淑杏、黃麗珍 (2012). “林園石化工業區鄰近區域居民健康風險評估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 (2012). “化學污泥產製再生混凝劑最適配方與反應特性之技術研發”,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 (2012). “豐德發電廠廢熱對微氣象及空氣品質影響之研究”,光宇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 (2010). “本土化高速公路行駛車隊空氣污染物排放係數之實場量測與推估方法驗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10). “工業區偶發性空氣污染事件之應變機制與污染來源鑑定技術之建立—以2008 年大發工業區空氣污染事件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 (2010). “高科技產業電子廢棄物資源化廠之貴金屬回收效能及投資效益提昇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林清和、賴進興 (2010). “評估高雄港船舶污染因海陸風現象對陸地空氣品質之影響”,AI-98001。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9). “98年度南部微粒超級監測站操作品保及數據分析計畫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 賴進興 (2009). “96年度教育部補助重要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子計畫三:深化全校性教學支援計畫,教育部。
- 林清和、賴進興、江鴻龍、林啟燦(2009). “北縣空氣品質維護改善估畫整合計畫之VOCs採樣分析計畫”,中興工程顧問公司。
- 賴進興、林清和、賴信志 (2008). “96年度嘉義縣空氣污染源調查評估及減量計畫”,嘉義縣環境保護局。
- 賴進興、吳義林、林清和 (2008). 林園地區區域性高臭氧污染事件日之成因與污染來源之調查業務”,高雄縣政府環境保護局。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8). “97年度南部微粒超級監測站操作品保及數據分析計畫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8). “高屏地區氣象與空氣品質三度空間觀測與分析計畫 (第三年),行政院環保署。
- 賴進興 (2008). “95年度教育部補助重要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子計畫三:深化全校性教學支援計畫”,教育部。
- 賴進興 (2008). “96學年度技專校院與高職 (含綜高) 建立策略聯盟計畫:建構技職校院校際合作計畫 (第一年計畫)。
- 賴進興 (2008). “工業型都市污水下水道管線有害空氣污染物調查與人員暴露評估(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黃明鶴 (2008). “應用生物固定法探討景觀生態池控制校園二氧化碳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葉淑杏 (2007). “高科技產業砷化鎵廢棄物資源化廠之投資效益分析與提昇其砷廢水處理技術之實證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林清和 (2007). “豐德發電廠廢熱傳輸擴散對微氣象及環境品質之影響” ,光宇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7). “96年度南部微粒超級監測站操作品保及數據分析計畫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7). “高屏地區氣象與空氣品質三度空間觀測與分析計畫 (第二年),行政院環保署。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6). “高屏地區氣象與空氣品質三度空間觀測與分析計畫 (第一年),行政院環保署。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6). “95年度南部微粒超級監測站操作品保及數據分析計畫專案工作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 賴進興 (2006). “工業型都市污水下水道管線有害空氣污染物調查與人員暴露評估(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 (2006). “南二高與東西向快速道路對高屏空品區空氣品質之影響-子計畫一:南部地區高速/高架道路行駛車輛空氣污染物排放特性之實場調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 (2005). “高屏空品區臭氧空氣品質不良成因探討與前驅污染物質來源分析-子計畫二:高屏都會/工業區臭氧前驅物之排放與成分驗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王明光 (2005). “合成氧化鐵材料微結構、表面特性與其提昇水中污染物去除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翁瑞霖 (2004). “吸附/氧化處理水中污染物之技術研發(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黃麗珍 (2004). “薄膜生物反應槽去除水中硝酸鹽之技術研發”,輔英科技大學研究報告。
-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 (2004). ”南部地區氣膠組成與分佈特性實例計畫”,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郭昭吟、吳忠信、賴進興 (2004). ”飲用水中總溶解固體量、總硬度與適飲性滿意度之問卷調查研究”,台灣省自來水公司。
- 陳世裕、賴進興 (2004). ”環糊精應用於淋洗整治受有機物污染土壤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蕭達鴻、賴進興、林宗曾、林清和、李家偉 (2003). “污水管線內有害氣體調查”,高雄市政府工務局下水道工程處。
- 賴進興、陳世裕、翁瑞霖 (2003). “吸附/氧化處理水中污染物之技術研發(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2003). ”環糊精增進電動力技術處理受重金屬及/或低極性有機物污染土壤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林清和、賴進興、吳義林、林博雄、賴信志 (2003). “本縣周邊及沿海縱向尺度氣象及探空資料、污染物濃度分析及模式模擬境外移入對本縣空氣品質之影響”,高雄縣環保局。
- 賴進興、陳世裕、翁瑞霖 (2002). “吸附/氧化處理水中污染物之技術研發(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2002). ”環糊精增進電動力技術處理受重金屬及/或低極性有機物污染土壤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蔡俊鴻、賴進興、陳賢焜 (2002). ”大社林園工業區安全與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督導查核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黃鳳美 (2002). “溫度及pH對氧化鐵覆膜濾砂吸附鉛之模式建立及驗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翁瑞霖 (2001). “針鐵礦與赤鐵礦覆膜濾砂應用於地下水中砷去除之探討(2/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2001). ”以多層薄膜光催化劑同步處理氰系及鉻系電鍍廢水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蔡俊鴻、賴進興、陳賢焜 (2001). ”大社林園工業區安全與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督導查核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黃麗珍 (2001). “腐植酸對氧化鐵吸附重金屬之影響”,輔英技術學院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翁瑞霖 (2000). “針鐵礦與赤鐵礦覆膜濾砂應用於地下水中砷去除之探討(1/2)”,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2001). ”以多層薄膜光催化劑同步處理氰系及鉻系電鍍廢水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2000). ”液相光催化反應降解難分解染料之研究(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蔡俊鴻、賴進興、陳賢焜 (2000). ”大社林園工業區安全與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督導查核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黃麗珍 (2000). “連續式濾床吸附重金屬離子之模擬與預測”,輔英技術學院研究報告。
- 趙慶光、陳世裕、賴進興 (1999). ”光氧化降解管制毒性化學物質之量化結構活性關聯研究”,輔英技術學院研究報告。
- 江鴻龍、賴進興、陳世裕 (1999). ”無氧焚化處理石化廠生物污泥特性之研究”,輔英技術學院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 (1999). ”氧化鐵覆膜濾砂應用於去除水中重金屬及有機物去除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張祖恩、林宗曾、賴進興 (1999). ”黃酸鹽穩定化重金屬污泥效能之調查與評估-不同重金屬黃酸鹽錯化合物之長期穩定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林宗曾、許琦、賴進興 (1999). ”泥岩襯裡掩埋場之現地施工技術”,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蔡俊鴻、賴進興、廖志祥 (1999). ”大社林園工業區安全與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督導查核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 (1998). ”氧化鐵覆膜濾砂應用於水中有機物去除之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蔡俊鴻、賴進興、陳賢焜 (1998). ”大社林園工業區安全與環境監測管理系統督導查核計畫”,經濟部工業局研究報告。
- 陳世裕、賴進興 (1998). ”異相光催化降解難分解染料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張祖恩、林宗曾、賴進興 (1998). ”黃酸鹽穩定化重金屬污泥效能之調查與評估-不同黃酸鹽銅錯化合物之長期穩定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林宗曾、許琦、賴進興 (1998). ”泥岩襯裡之流體傳輸行為及顯微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
- 張章堂、賴進興 (1998). ”南高屏地區總量管制研究-南高屏地區農、林、礦業及雜項排放量整合與推估”,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 張祖恩、賴進興、林宗曾 (1998). ”中鋼公司轉爐及熱軋礦泥做為水泥副原料資源化再利用之研究”,中國鋼鐵公司。
- 賴進興、施百鴻 (1998). ”原水中有機物去除之研究”,輔英技術學院研究報告。
- 賴進興、陳世裕 (1997). ”氧化鐵覆膜濾料應用於水中重金屬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利
- 賴進興,專利名稱:「電鍍廢水處理之鹼化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585265號,專利期間:2019/10/21~2029/05/06。
- 賴進興、林清和、蔡文正,專利名稱:「探空氣球繫留控制裝置」,香港發明專利,專利號CN107150784B號,專利期間:2017/02/09~2037/02/08。
- 賴進興、林清和、蔡文正,專利名稱:「探空氣球繫留控制裝置」,中國發明專利第3493240號,專利期間:2017/02/09~2037/02/08。
- 賴進興、林清和、蔡文正,專利名稱:「探空氣球繫留控制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592336號,專利期間:2017/07/21~2036/03/2。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鄭立新、葉淑杏、黃麗珍,專利名稱:「利用負壓抽引的恆溫恆濕蒸氣共應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535982號,專利期間:2016/06/01~2033/02/04。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鄭立新、葉淑杏、黃麗珍,專利名稱:「正壓之可控制溫濕度的氣體供應裝置」,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477777號,專利期間:2015/03/21~2033/02/04。
- 林清和、黃麗珍、賴進興,專利名稱:「二氧化氮探空儀」,中華民國發明專利第I457179號,專利期間:2015/11/11~2033/01/03。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鄭立新、葉淑杏、黃麗珍,專利名稱:「利用負壓抽引的恆溫恆濕蒸氣共應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55828號,專利期間:2013/06/21~2023/02/04。
- 賴進興、林清和、陳明仁、鄭立新、葉淑杏、黃麗珍,專利名稱:「正壓之可控制溫濕度的氣體供應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57175號,專利期間:2013/07/11~2023/02/04。
- 賴進興、林清和,專利名稱:「探空氣球的繫留控制系統」,中華民國新型專利第M457179號,專利期間:2013/07/11~2023/02/04。
榮譽事蹟
- 榮獲「國科會工程司112年度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績效考評優良獎」。
- 獲聘「輔英科技大學特聘教授」。
- 榮獲台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國際傑出發明家發明終身成就獎」。
- 榮獲「科技部工程司108年度產學合作計畫成果發表暨績效考評特優獎」
- 榮獲台灣國際發明得獎協會「國際傑出發明家學術國光獎章」
- 榮獲國立台灣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傑出校友」
- 榮獲輔英科技大學「研究成果獎勵第一名」
- 榮獲輔英科技大學「產學合作計畫研究優良獎」
- 榮獲「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保護專業學術獎章」
- 榮獲「科技部補助大專校院獎勵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 榮獲「教育部大專院校實施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獎勵」
- 榮獲輔英科技大學「研究績效優良獎」
- 榮獲環境分析化學研討會「優良論文獎」
- 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
- 榮獲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優秀論文獎」
- 榮獲教育部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專題製作競賽「化工類第二名」
瀏覽數: